城区“分类驿站+流动收集” 山区“垃圾不落地”
近日,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滨河世纪广场举办“垃圾分类三周年 共创美丽门头沟”宣传月活动。会场设立垃圾分类成果展示区和旧物手工制作两大展区,现场为获得2022年第一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和示范村的10个村和11个小区授牌颁奖。
在新版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实施三年的时间里,门头沟区积极创新工作举措,全区13个镇街、123个社区、138个行政村、45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、2582家社会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,实现了垃圾分类制度全覆盖,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升,分类全过程管理体系日趋完善,逐渐形成具有门头沟特色的垃圾分类管理运行模式。
据统计,三年来,门头沟区厨余垃圾日均增加38吨,分出率由2020年的0.61%上升到如今的19.2%;生活垃圾清运量日均减少65吨,减量17%,分类实效有显著提升。2020年门头沟区垃圾分类满意度调查排名全市第一,2022年全年垃圾分类工作排名中门头沟区位列全市第二。
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镇街、村居的积极探索,形成了各具特色、可借鉴、可推广的经验做法。在城区门头沟推行了“全驿站”和“分类驿站+流动收集”模式,全区244个小区,已采取有效模式小区109个,占比44.67%。在山区,采取“垃圾不落地”上门收集和集中暂存、就地处理模式,138个村全部实现垃圾不落地,同时,建设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5处,通过养殖蚯蚓、高温裂解等手段,实现厨余垃圾不出镇,深山区垃圾就地处理。三年来,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和总结各类运行模式,90个市级示范小区、村,138个区级示范小区、村,277个示范单位完成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,形成了以点带动区域整体提升的良好效果。
活动现场,还邀请了辖区居民代表、分类指导员、物业代表等分享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总结出的“高招”“妙招”和体会。居民们在旧物手工制作区,利用木棍、瓶盖、吸管、光盘和键盘等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成手工艺术画。
文章来源:北青网
·免责声明· 一、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内容如果无法和版权者联系,我们本着尊重的原则,在文章右部或者下部等处特别醒目地注明来源说明。 二、IBS环保视界转载上述内容,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真实性、准确性、合法性提供保证,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